中国最大的1500伏太阳能电站并网太阳能电站采用阳光电源的SG3000HV-MV中压逆变器容器。

作为光伏界值得关注的资本故事,海润过去一年演绎着那么多爱恨情仇。一个现象是,资本出奇的冷静。

史蒂文内:这是我状态最好的一次

要让资本发挥作用,首先要给资本最合理的市场环境。当前的人事变化也许大了点,但外人哪里知道,新股东现在做的许多事情就是老股东过去已经准备做的事情。从2015年5月28日除权后,特别是在随之而来股灾的开始,海润股票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始终围绕2.5元中轴直线、平稳地走着自己的轨迹,最多是在2016年5月4日宣布ST摘牌时难得的起伏了一下。当前的中国光伏市场,一方面,一个难以想象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呼唤资本把它变为现实;一方面,有竞争力和没竞争力企业都在有悖市场规律地享受盛宴,也在呼唤资本帮助完成产品供给侧的改革。作为光伏界一种精神的象征,杨怀进始终在书写着资本的故事。

一个现象是,几天前,老红介绍一个可能的业务机会给海润负责国内市场开发的副总裁,他不但给出了最佳的工作方法建议,还在半小时内做出了最妥善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接。一个现象是,海润一位也经历了较大工作变化高管的一段话,也许最能代表海润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段话是:资本不进来不行,资本进来了就应当承认资本的话语权。这意味着30美元/kg以下的销售价,基本上是亏损的。

之所以欧美及韩国的大型多晶硅公司能低价倾销多晶硅,一方面相关国家政府对其大型多晶硅公司进行政府资金的大力补贴和给予电力的优惠政策。三、发起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非常必要中国对美、韩、欧的多晶硅双反,其目的是遏制美、欧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类似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欧在双方税率上做出让步。欧美在光伏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优势。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中国太阳电池装机量,到2015年达到15GW/年,到2020年将达到50GW/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为5GW左右。

未来全球光伏市场的前景可观,尤其是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回顾近些年,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错综复杂、形势严峻,光伏双反无疑暴露出了中国光伏产业本身的各种问题,如何化解难题、促进产业发展,笔者谈谈看法。

史蒂文内:这是我状态最好的一次

相反,如果对于那些采用恶性竞争手段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将会断送中国多晶硅和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美好前程。假如现在不能保护作为光伏基础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如果中国的多晶硅产业被摧毁了大部分或全军覆没,将来吃大亏的将是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未来的多晶硅市场可能又被国外大公司所左右和垄断。在美、韩、欧多晶硅低价倾销下,使中国90%以上多晶硅企业已停产,而维持生产的少数几家企业也都处于严重亏损状况,美、韩、欧的倾销行为,已严重损害中国多晶硅产业。综上所述,由于原材料大幅降价、中国光伏公司的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大幅提高,降低了成本,因此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价呈快速下降,而绝非是中国光伏公司的产品倾销和政府补贴行为所致。

②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引进和革新,其技术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骨干企业已掌握了高性能晶硅太阳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中国多晶硅产业刚建立起来不久,仍在发展之中,属于幼稚的发展产业,如能得到有效保护,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较先进的产能就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2013年,由于美、韩、欧继续以低于生产成本价对中国实行倾销策略,中国的多晶硅的自给率将会进一步降低。目前,中国光伏产品仍80%左右用于出口,而铸锭、硅片生产的技术和设备在很长的时间内依靠国外技术。

2011年中国多晶硅自给率在60%左右,而2012年中国多晶硅自给率再次降低20%以上,自给率仅在40%左右。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应用太阳能协会(AFASE)等欧洲相关方也反对欧委会对华光伏产品设限。

史蒂文内:这是我状态最好的一次

美国的GTSolar公司上海代表处曾对媒体透露,目前世界主要多晶硅企业,大部分都采用GTSolar公司的多晶硅炉生产多晶硅,而采用GTSolar的设备,其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应在30美元/kg左右。可以说,高技术的工业化运用使中国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欧、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当前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仍不景气的状况下,中国与欧美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二是希望多晶硅价格能回升到较合理和理性的水平,而不是要保护落后的产能。而美、欧对华的光伏双反,使中国对欧美的光伏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状况迫使中国光伏产业必须极力开发国内的市场和国际新兴的光伏市场。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多晶硅生长、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系统集成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美的光伏企业,是上下游、合作互补的关系。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然是全球各方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产生的良好结果。在2012年4月以来,美、韩多晶硅巨头发起了新的价格大战,全球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下跌,美、韩2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报价都在20~25美元/kg之间,扣除运费和关税等之后,其出厂价仅在15美元/kg左右,显然是低于成本价倾销。

国际多晶硅巨头的美国Hemlock和韩国OCI等多晶硅公司,其主要市场皆为中国,美国本土的多晶硅使用量不足3%,韩国70%的多晶硅也都销往中国。中国对美、韩、欧的多晶硅双反,一是希望全球多晶硅行业能进行正常地公平竞争,而不是采用低于成本价的倾销方式进行竞争和打垮对手。

目前光伏产业出现的贸易壁垒,对各国都不利,尤其是中、美、欧的光伏产业,合作胜于对抗,合作才能共赢。目前,欧美有关部门在以光伏双反的方式打压中国光伏产业下游的电池和组件商的同时,却积极地用大量财政补贴其本国多晶硅公司,使其多晶硅公司有能力将产品低价倾销,打压全球多晶硅价格,迫使中国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公司大量停产或倒闭。

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将可能达到10万t以上的多晶硅产量,但由于美国和韩国对中国进行多晶硅的低价倾销,使中国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产,使中国多晶硅产能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发挥作用。这样从上到下整体打击中国光伏行业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增长过快以及传统电网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联互通的能源互联网将是大势所趋。它将大型集中式发电机组、分布式可再生发电端、储能设备、各类终端用电机器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软硬件建立连接,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大能源网络内各类设备的信息交互,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实时平衡。对于能源互联网,目前并没有统一、权威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将能源互联网等同于智能电网,如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际上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互通的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有人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国务院文件中提到的智慧能源;第三,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在现有配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了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和分布式储能装置,能够实现能量和信息流动的新型高效电网结构。综上,可以将能源互联网简单界定为智能电网+电源+用电设施的有机组合。

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支持和碳排放控制力度对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具有重要影响。能源互联网借助海量分布式设备的广域协调和未来即插即用可以实现双向互动的分布式储能,能够提供远距离、大容量的需求侧响应能力。

电动车、家庭储能、楼宇储能、天然气发电及电转气技术等将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可以形象地理解,借助太阳能电池,每一幢大楼、每一块空地都能化身为发电厂,每个人既从能源互联网购买能源,也向能源互联网出售能源,在线提供网购服务。

由于能源互联网内涵和涉及的产业非常宽广,涉及的问题复杂、多样,导致能源互联网迟迟难以取得共识,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共识:能源互联网是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光伏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将重塑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光伏行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已成为光伏产业的最新趋势。

然而,光伏产业面临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也蕴藏着巨大挑战:即使目前规模较大的光伏龙头企业占有竞争优势,也极有可能被富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小企业在短期内所取代。同时在国外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基于互联网的电力交易和服务平台是能源互联网的三大基本元素。由于中国特色的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如何接纳光伏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就成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和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能源互联网强调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这将颠覆传统的能源系统,并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借助互联网技术,消费者和生产者根据实时电价自动调整电力消费和生产行为。以上三种界定,第一种仅关注智能电网,第二种仅关注电源,第三种则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能源互联网的基本要素,其内涵更丰富也更全面。

在国内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无论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电站,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但由于光伏市场普遍存在的大量不透明和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整个产业交易费用较高。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以及行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在我国异常火热。全球能源互联网要大规模分布式储能装备高效运行,需要全球电力市场和动态电价作为制度支撑,并且峰谷电价差要足够大才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普通家庭积极进入电力市场。

文章发布:2025-04-05 13:02:46

本文链接: http://pulfe.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98787/8713.html